寧波鎮海:打好招投標領域組合拳
助力優化招投標營商環境
寧波市鎮海區公共資源交易管理辦公室 張猛
寧波市鎮海區圍繞重點項目服務、規范化管理和智慧監管,構建“優服務,促規范,慧監管”模式,以服務增值化改革為牽引,在重點項目靠前服務、市場規范管理、數智賦能監管等方面做好增值文章,打好交易監管“組合拳”,實現綜合治理下市場公平與效率的雙贏路徑。今年1~8月,工程項目交易107項,成交29.66億元,節約資金2.85億元,節支率8.77%。與上年度同期相比數量增加9.18%和金額增加18.83%。營商環境無感監測指標保持全市第一梯隊。
一、以增值化改革為牽引,助力項目建設提質增效
一是推行“點對點”靠前模擬審批。制定重點項目服務清單,項目尚在“標前”報批階段,招投標監管部門提前介入,聯合發改、行業主管等職能部門,采用“批前輔導”“并聯推進”相結合的方式,提前開展實質性審查,由串聯審批變為并聯審批,全面查漏補缺,避免出現招標時修改立項審批的情況,大幅提升審批效率。今年以來,已為集成電路產業園基礎設施和銀鳳未來社區城市更新項目召開標前審批會議,會議針對開工時間緊迫與子立項流程時間長的矛盾,允許子立項容缺用主立項進行勘察設計招標,招標人充分利用等待設計出圖的“空檔期”完成子項目的立項審批,預計可為項目從審批到開工時間縮短一個月,項目建設前期整體提速20%。
二是落實“多對一”聯合會商審查。建立健全營商辦、招標人(代理機構)及行政主管部門三方常態化溝通協調機制,對擬采用“評定分離”的項目通過多部門、多維度提出審核意見,通過聯合審查、提前會商等方式提升招標文件審核效能,提高招標文件的編制質量,合力把好交易監管第一關。針對以往“評定分離”項目招標中投標單位少、競爭不充分的弊端,聯合會審特別加強對“評標分離”項目定標方法的審核,創新性地要求招標人在招標文件中列明三種及以上的定標衡量值計算公式,由招標人在定標現場隨機確定一種公式,有效提高了工程項目招投標的公平性和競爭性,避免了“明招暗定”、圍標串標等違法行為,降低了廉政風險。今年1~8月,全區400萬元以上施工項目共62個,采用“評定分離”方式的項目共23個,其中投標單位報名5家以上的項目共21個,占比91.3%。
三是創新“云上評”遠程異地評標。開展遠程異地評標,打破評審地域空間限制,由集中評標變為分散評標,極大地避免了人為因素干擾,保障招標公平高效,有利于招標人選擇到更加優質的承包商。目前,我區完成遠程異地多點評標10場,其中主場項目2場,副場項目8場。實現“投標不出門,交易不見面”,有效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工作效率。同時針對評審強度大,評審耗時長的項目提供延時服務,由監管部門、交易中心和軟件公司組建遠程異地評標服務隊,讓交易“不打烊”,服務有溫度。
二、以規范化管理為導向,推動招投標領域健康發展
一是“規范化+建章立制”,推動招投標市場規范運行。為杜絕“假EPC”現象,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工程總承包,我辦與區發改局、區建設交通局聯合制定印發《鎮海區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礎設施項目工程總承包審批管理辦法》。辦法實行分類管理,投資額在2000萬元以下的項目,不得采用工程總承包;投資額在2000萬元(含)以上的項目應采用部門聯審研究確認是否采用工程總承包,以此來加強對工程總承包項目實施的把控。辦法的實行,為“假EPC”褪去了“馬甲”,工程總承包方式實施的項目數量斷崖式減少。辦法出臺至今,已對寧波植物園展覽溫室項目工程總承包項目進行了聯合審查,聯審會議上各有關部門對項目招標內容逐一研究并提出意見,引導建設單位依法依規實施工程總承包。該項目進展順利,各項工作銜接有序。
二是“規范化+公平審查”,推動招投標各方規范參與。堅持源頭治理,牽住“牛鼻子”。針對企業反映比較集中的“投標難,中標難”等問題,開展“招標人+監管機構”公平競爭審查工作,落實招標人主體責任,推動公平競爭審查由以往的事后監管轉變為事前管理,確保條件設置合理、符合實際需要,未經公平競爭審查或者違反公平競爭審查標準的各類招標文件,不得進行備案。今年1~8月,招標人提交公平競爭審查表107份,項目覆蓋率100%,質疑、投訴率較去年同期下降45%,審查效果明顯。
三是“規范化+專項整治”,推動招投標問題規范解決。去年以來,鎮海區聚力解決招投標領域突出問題,通過監管、司法和行業部門聯動協同,構建全區“1+11”工作專班,全面部署10個系列打擊整治和規范提升行動?!?+11”工作專班成員單位間的信息共享與協同作戰,建立案源線索會商研判與移送機制,定期開展投訴件分析、區域性整治研討、項目難點研判及階段性成果總結等活動。專項整治行動覆蓋了249個工程建設項目標段,行政執法立案5起,公安立案4起,參與驚雷戰役2波次,打掉串通投標團伙3個,抓獲犯罪嫌疑人8名,形成高壓態勢,凈化市場環境。
三、以數字化監管為抓手,推進交易流程陽光透明
一是“紅綠燈+預警機制”提升監管效能。對11個監管點和5個監察點設置閾值,產生預警提示信息,就相應新增一條亮燈,用綠、黃、紅色標識,直觀顯示所有監管亮燈情況,將預警信息可視化。通過數據分析預警發生趨勢,了解整體交易風險發生和管控情況,及時制定處理策略,監管效能顯著提升。今年以來,預警系統篩查出紅燈提示率20%以上的監管點5個,預警提醒招標人(招標代理)207家次,交易效率保持全區第一梯隊。
二是“大數據+數據分析”打破信息孤島。傳統監管為“手工+被動+事后”模式,以大數據分析技術為支點,電子招投標數據、互聯網公開數據作為數據支撐,匯聚區域范圍內全部電子招投標數據,向智慧化的“事前預警、事中監管、事后分析”新模式轉變。不僅對不同投標人的電子投標文件唯一標識符雷同進行預警,還通過海量數據的深入挖掘分析,多維度深度分析各招投標主體之間的關系,將各主體之間的抱團關系可視化。監管部門根據大數據分析的結果及時掌握市場主體的風險程度、交易異常情況、圍串標風險等,減少監管盲區,有效震懾違法違規行為。目前已建立數據分析模型13個,分析數據6000余條,可進行可視化展示。
三是“數字化+檔案管理”做好數據歸倉。通過構建數字檔案管理體系,紙質檔案向數字化轉換,交易全流程數據進行電子化歸檔。數字檔案可節省存儲空間,減少耗材消耗,降低人力成本,實現快速檢索,降低借閱紙質檔案遺失的風險。同時深化運用檔案數字化轉換的實際成效,對數據進行挖潛,為紀委、審計部門專項業務工作高效開展提供堅強保障,助推紀檢監察、審計工作高效開展。系統應用后,檔案歸檔平均時間由30天變為秒辦,歸檔后的檔案還可提供線上借閱功能,借閱人系統提交申請通過后即可線上查閱檔案,實現借閱人“零次跑”。
(中國招標投標協會《招標采購管理》雜志通訊員 浙江省招標投標協會 龐凱供稿)